所谓内部会计控制就是指企业为保证每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提升会计信息水平,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避免财务与经营风险,预防欺诈和舞弊,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范的贯彻实行等而拟定和推行的一系列具备控制职能的办法、手段和程序。内部会计控制包含组织规划财务预算,保护财产安全和财务报告真实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等内容,其目的是:保证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预防资产的流失;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促进内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
1、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信息失真,国有企业因为会计工作秩序比较混乱、核算不实而导致的信息失真现象比较紧急。具体表现为:
从会计凭证看,其填制缺少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强调印章,忽略签字,多见事后批准,少见事前控制;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规范、要紧空白凭证保管用规范及会计职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的的落实;对货币资金支付,缺少授权付款凭据,支票签发印章由一人保管,各种发票、收据格式几十年未有显著变化,有关内部控制不可以体现。从收款方来看,发票、收据中非常难找出收款有关依据和收款方法;从付款方来看,也找不出付款授权依据和付款方法,发票收据格式中没审批付款的签字处,也未印制背书处,有的发票收据审批付款只有在原记录处签字,既没办法辨认,又影响凭证的整洁。对记账凭证也是使用几十年不变的印章控制办法,凭证下面只须求会计主管、出纳、记账、审核等职员签章,没处置建议栏目,分不清前后次序,事后补签或补盖章的情形是没办法辨清的;对会计凭证的装订,只考虑时间顺序,未考虑业务种类,各种业务混装在一块,不利于大全和核对,尤其是发票装订号码不连续,非常难揭露出舞弊和错误。
从会计账簿看,看重分类账,忽略日记账和备查账,看重金额记载,忽略事由记载。分类账对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固然要紧,但日记账和备查账更能连续反映经济活动运行的轨迹,是推行内部控制所不可或缺的。但因为少数企业从未设置日记总账,有备查经济业务的单位也没设置备查账,在明细账簿摘要栏中只记载“购入”“发出”“支付”等与账簿种类相重合的无意义记录,在总账摘要栏中甚至只记载“本月发生”如此千篇一律的字样,毫无实质意义。账簿记载未设审核栏目,弄不清审核职员的责任。还有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本钱、隐瞒或虚报收入和收益。
从财务会计报告看,只看重会计报表的提供,忽略财务状况剖析和会计报表附注编制,只研究怎么样满足有关行政管理部门需要,较少研究借助财务会计信息加大内部管理。
2、成本支出失去控制,国有资产流失较多如某些国有企业尤其是一些辅业企业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开支肯定比率的业务成本,但对这部分成本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制,致使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使本来微利的企业出现亏损,本来亏损的企业雪上加霜;有些企业因为财产物资内控管理薄弱,物资购销规范松弛,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职责未严格离别,存货的发出未按规定手续办理,也未准时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对多年来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滞销等不作处置,导致巨额潜亏隐藏在库存中,线路设施维护和改造的成本问题,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察规范不完善等,导致国有资产很多流失。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如有些国有企业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职员、财会职员借助内控不严的漏洞很多收纳贿赂、贪污公款,挪用、偷窃资金,或与企业外部不法商人相勾结,借助不真实发票,非法侵占企业资金等。
2、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这类问题是什么原因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制不顺主要表目前:会计职位设置和职员配置不当,业务交叉过杂,会计职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会计的事前审核、事中复核和事后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打造内部审计机构,已打造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也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些用途,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应有些看重和支持。还有集团公司内的总公司与分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核算与财务关系不够明确,导致总公司对其分公司、或母公司对其子企业的监控不力。
2、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不健全,实行不能力现在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打造内部控制规范不够看重,内部控制规范残缺不全或有关内容不够合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对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规范实行状况怎么样,遇见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内部控制规范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些刚性和严肃性。
3、考核企业干部政绩、营业额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对企业干部政绩、营业额考核以目的收益完成状况为主要依据,缺少对其他有关指标的综合考察。有些企业领导为在任期内出“成绩”,便指使财会职员弄虚作假。还有的业务主管部门,为了加快本系统的经济进步,在没进行科学论证的状况下,下达一些脱离实质的经济增长考核指标,而部分企业领导者为讨好主管部门借此显示我们的能力,通过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等方法来“达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指标。
4、会计职员素质较低近几年来,国有企业会计队伍飞速扩大,但对会计职员的思想教育、业务人员培训没跟上,有的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升会计职员素质有哪些用途。突出表目前:一些根本不拥有从业资格,靠人情关系混进会计队伍的职员,仍然呆在会计职位上,这类人只凭长官意志办事,法律、准则、规范了解不多,但却没不敢造的报表,没不敢花的钱;还有部分会计职员无视财经纪律,为了个人利益,顺从领导意图办事,甚至为讨好领导,在弄虚作假上帮着出点子,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报表被歪曲等。
3、健全国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办法
1、 深化产权规范改革,打造完善现代企业规范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真的成为管理者的内在需要,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会否流于形式的重点。而要使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要,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会计信息是不是决定着企业的决策;二是企业是不是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这两点现在很多国有企业都未做到。在国有企业内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打造和健全,涉及到各种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主要包含组织建设、人事管理、薪资改革、财务控制和监察审计。依据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目前热门问题,与内部会计控制有关的工作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设计一套切实可行的经济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与干部的升降和收入挂钩。二是,对企业高层管理职员的收入推行有效的财务监控。这也是西办法人治理结构和社会舆论的一个热门问题。在西方,企业高层职员的收入之所以会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是由于没与股东价值挂钩所增加的薪金,损害了股东的利益。社会上常见关注的垄断行业收入透明度不高问题,可能使这方面的财务监管比较困难。三是,对每个层面的财权进行有效制衡。
2、构筑严密的以内部会计控制为中心的企业内控体系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供产销”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规范,打造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有关职员在从事业务时,需要明确业务处置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顾客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要紧业务最好实行双签制,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置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每个职位、各项业务进行平时性和周期性的核查,打造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设立一个具备相应职务的专业职位,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方位的职员担任此职,并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将监督的过程和结果按期直接反馈给财务部门的负责人,中小微型企业如不需配备专职职员,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此项工作。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些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任审计、落实举报、监督审察企业的会计报表等方法,对会计部门推行内部控制,打造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准时发现问题,防范和解决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备要紧有哪些用途。
3、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推行状况的检查与考核,并打造有效的勉励机制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能有效地发挥用途,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健全,企业需要按期对内部控制规范的实行状况进行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是不是得到有效遵循,实行中有什么成绩,出现了那些问题,为何某项内部控制规范不可以实行或不完全实行,估计可能产生或已经导致什么后果。对于严格实行内部控制规范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坚决给予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并与职务升降挂钩。只有做到重压与动力相结合,才能最后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4、确定公司本部和其所属分公司或子公司之间的核算和财务关系这也是地区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重组过程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为公司改制重组后的规范化运作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对分公司在财务上的定位,第一需要考虑两个问题:其一,分公司是本钱中心,还是内部收益中心(当然还可以扩展为投资中心);其二,是实行收入支出两条线,还是允许坐收坐支。第一个问题的两种模式和第二个问题的两种模式可以形成组合。选择何种组合,实质是集权或分权管理、现金流量控制和财务监督的力度问题。支撑这类组合的后面,需要有一个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准时准确的责任会计信息体系和严格有效的经济责任考核体系。
5、加大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把内部控制工作落到实处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行为主体全是人(这里所指的人是指一个企业从领导到有关业务经办职员)。只有上下一致,准时交流,随时把握有关职员的思想、动机和行为,才能把内部控制工作做好。
6、打造内部审计规范,内部审计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营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对促进企业依法经营, 提升会计信息水平有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所以,各国有企业必须要看重内部审计工作,要配备专职内审职员, 按期或不按期地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对审计程序、审计办法、审计范围、审计职员职责等要有明确的规范规定。
7、强化外部监督,督促企业不断健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要合理分工,打造职位责任制,并注意加大彼此间的信息交流,按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应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知、检查与监督,加强执法力度,增强威慑力;有关部门需要切实抓好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水平的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与支持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对企业违法违纪行为揭秘,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有哪些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