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点击数:502 | 发布时间:2024-11-09 | 来源:www.vs2358.com

    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是智学网为大伙收拾的,物理的学习需要大伙学会好要点,那样高中一年级物理有什么要点需要同学们学会呢?

    1.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一

    1.大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小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未必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未必不可以看成质点。

    3.参考系可能不是不动的,只不过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一样的参考系物体运动状况可能不同,但也会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略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略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未必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备相对性,需要选一个参考系,选不一样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合的小圆点,如遇见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挨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

    1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一样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定义中的一个,要掌握依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意思。平时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见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有些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定义的影响,非常难同意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目前所学的平均速率。

    2.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二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缩短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有哪些用途线一直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3.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三

    1、整体法:以几个物体构成的整个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求解的办法。

    2、隔离法:把系统分成若干部分并隔离开来,分别以每一部分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剖析,分别列出方程,再联立求解的办法。

    3、一般在剖析外力对系统用途时,用整体法;在剖析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用途时,用隔离法。有时在解答一个问题时要多次选取研究对象,需要整体法与隔离法交叉用。

    4、受力剖析的判断依据:

    ①从力的定义判断,探寻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探寻产生缘由;

    ③从力的成效判断,探寻是不是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况。

    总之,在进行受力剖析时必须要按次序画出物体实质受的每个力,为解决这一难题可记忆以下受力口诀:

    地球周围受重力绕物一周找弹力

    考虑有无摩擦力其他外力细剖析

    合力分力不重复只画受力抛施力

    4.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四

    1、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可以正确理解。比如:第3s末、3s时、第4s初……均为时刻;3s内、第3s、第2s至第3s内……均为时间间隔。不同: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2、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地方变化,用由初地方到末地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通常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3、运动图像的意思和应用

    因为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常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意思:

    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知道图象斜率的意思:

    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5.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五

    牛顿第二定律

    1.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水平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F=ma

    3.k的数值等于使单位水平的物体产生单位加速度时力的大小。国际单位制中k=1。

    4.当物体从某种特点到另一种特点时,发生质的飞跃的转折状况叫做临界状况。

    5.极限剖析法:通过适合地选取某个变化的物理量将它推向极端,从而把临界现象暴露出来。

    6.牛顿第二定律特质:

    1)矢量性:加速度与合外力任意时刻方向相同

    2)瞬时性:加速度与合外力同时产生/变化/消失,力是产生加速度是什么原因。

    3)相对性:a是相对于惯性系的,牛顿第二定律只在惯性系中成立。

    4)独立性:力的独立用途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产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他们影响。

    5)同体性: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6.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六

    功率

    概念:功跟完成这类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P=W/t功率是标量功率单位:瓦特

    此公式求的是平均功率

    1w=1J/s1000w=1kw

    功率的另一个表达式:P=Fvcosplaya

    当F与v方向相同时,P=Fv。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

    实质功率:指机器在实质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实质功率≤额定功率

    机车运动问题

    P=FvF=ma+f

    7.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七

    起电的办法

    使物体起电的办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摩擦起电:两种不一样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领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接触起电:带电物体因为缺少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感应起电:当带电体挨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挨近或离得远远的带电体的方向移动

    8.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八

    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用途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方阻力,在该地区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

    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Vt=gt

    h=1/2gt^2

    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9.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九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假如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视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觉得物体的水平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物体中各点的运动状况一模一样

    物体的大小<<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备相对性,而不具备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依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原因,忽视第二要原因,打造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10.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

    速度

    概念: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公式:V=s/t(概念式)

    单位:米每秒(m/s)国际单位

    1、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变速运动中运动快慢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地方)的速度(运动快慢),简称为速度

    3、平均速率:物体运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4、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为速率

    11.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一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遭到力有哪些用途,假如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一段位移,大家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2)功的计算式: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W=Fscosplayα。

    (3)功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1J就是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lm位移所做的功。

    12.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二

    弹力:

    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因为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有哪些用途,这种力叫弹力。

    条件:

    ①接触;

    ②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可以超越弹性限度。

    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

    大小:

    ①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②通常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况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13.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三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备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个时候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遭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限度,这个值叫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况与外部受力状况决定,与正重压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

    5.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重压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定义法;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

    14.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四

    重力势能

    概念:物体因为被举高而具备的能量,用Ep表示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W重=-ΔEp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重力做功的特征:只和初末地方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弹性势能:物体因为形变而具备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15.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五

    电势的定义

    概念及概念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电势的单位:伏。

    电势是标量。

    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一般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质研究中,一般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电势具备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愈加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减少最快的方向。

    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16.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六

    磁现象:

    磁性:物体可以吸引钢铁、钴、镍一类物质的性质叫磁性。

    磁体:具备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磁体的分类:①形状:条形磁体、蹄形磁体、针形磁体;

    ②来源:天然磁体(磁铁矿石)、人造磁体;

    ③维持磁性的时间长短:硬磁体(永磁体)、软磁体。

    磁极:磁体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极。磁体两端的磁性,中间的磁性最弱。

    磁体的指向性:可以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一直一个磁极指南(叫南极,用S表示),另一个磁极指北(叫北极,用N表示)。

    磁极间的相互用途: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无论磁体被摔碎成几块,每一块都有两个磁极。

    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有哪些用途下会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钢和软铁都能被磁化:软铁被磁化后,磁性比较容易消失,称为软磁性材料;钢被磁化后,磁性能长期维持,称为硬磁性材料。所以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17.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七

    静电平衡状况

    (1)概念:导体内不再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稳定状况

    (2)特征:

    1、处于静电平衡状况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2、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任何地方产生的电场都等于外电场在该处场强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处于静电平衡状况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个等势面。

    4、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在导体表面的分布与导体表面的弯曲程度有关,越弯曲,电荷分布越多。

    18.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八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妨碍物体相对滑动有哪些用途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重压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直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19.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十九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势必的关系,即:

    速度大,加速度未必也大;

    加速度大,速度未必也大;

    速度为零,加速度未必也为零;

    加速度为零,速度未必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若a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怎么样变化,V都增大。

    若a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怎么样变化,V都减小。

    20.物理高中一年级下册期中要点 篇二十

    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用途,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用途点叫力的三要点。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点表示出来的办法叫力的图示。

    根据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①按性质命名的力

    ②按成效命名的力。

    力有哪些用途成效:

    ①形变;

    ②改变运动状况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 - 学习交流 -

  • 欢迎加入中国人力资源网,与万千考友一起备考
  • 成考路上不再孤单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力资源网(https://www.dgzhou.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力资源网微博

  • 中国人力资源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